畅想旅游网-人民日报评论:负面流行语别成“心灵雾霾”网站首页主页
畅想旅游网人民日报评论:负面流行语别成“心灵雾霾”
畅想旅游网人民日报评论:负面流行语别成“心灵雾霾”
原标题:负面流行语,别成“心灵雾霾” | 睡前聊一会儿
睡前聊一会,梦中有世界。大家好,我是党报评论君。每隔一段时间,就会有一些网络流行语热起来。“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”,说出了不少人追求诗和远方的心声;体内爆发的“洪荒之力”,点燃了不少人的“小宇宙”;而“新四大发明”,更是带火了“秒杀”“刷脸”“抢红包”“高铁游”等一批新词……这些流行语汇,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的发展进步,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气质。
语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、表达思想的手段,影响着人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。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:六名专业摄影师为同一个人拍摄肖像,拿到的却是不同的身份资料,结果为了“准确传达”这样的信息,六张肖像照迥然不同。有时候,哪怕只是一个语言标签,也容易带来先入为主,进而反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思想。可以说,无论是勾勒生活志趣,还是记录时光荏苒,抑或刻写时代变迁,一个语汇的背后,往往涉及一系列的价值判断。
现实生活中,有不少负面流行语正是这样,热衷于简单化归类的“贴标签”,极端的情绪、夸张的表达,渲染或消极、或焦虑的心态,如若被滥用,难免给社会心态带来雾霾。比如,有人用“杠精”来形容动辄抬杠的情形,可如果只是生活上有不同看法、工作中提出改进意见,就被如此称呼,岂不冤枉?又比如,有人用“积极废人”代指那些爱给自己定目标但永远做不到的人,可倘若每天这样揶揄别人或者自嘲,奋斗又该从何说起?实际上,不论是“隐性贫困人口”还是“逃避性的沮丧”或是“口头学渣”,这些网络热词看似随意调侃,却也用贴负面标签的方式传递着焦虑,放大了一部分人的负面情绪,带来不良影响。
传播学里有个概念叫“沉默螺旋”,是说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处于弱势或者容易被批驳时,会选择沉默来防止被孤立。然而近年来,随着互联网技术对媒体的影响增大,有学者提出“反沉默螺旋”现象:曾经的“一己之见”“片面认识”“表面意思”,在“人人都有麦克风”的条件下,反而比以往更容易传播。一些负面网络流行语,正是因为抓住了人们对偶然际遇、偶发情绪的代入感而走红一时。我们需要认识到,被情绪裹挟的判断不会令人信服,被标签标注的生活无法让人热爱。正如短暂的阴雨不能反映整年气候,一两个热词并不足以勾画我们生活与工作的全貌,不要让流行语汇成了制造心灵感冒的病毒。
梭罗曾说,一切经得起再度阅读的语言,一定值得再度思索。网络热词的生命力,不在于会不会吸引眼球、是不是引人发笑,而在于有没有创造出社会价值、能不能经历时间的沉淀。从“任性”一词写进政府工作报告,剑指权力使用乱象;到“APEC蓝”来之不易,成为环保重要目标;再到“工匠精神”热度不减,一系列利好举措出台……这些经久不衰的流行语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,在于兼具了有效、有用、有趣的属性,既反映时代又推动时代的改变。而那些价值导向负面的流行语,终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,在大浪淘沙之后被人遗忘。
从1980年代的“个体户”,到1990年代的“下海”,再到2000年代之后网络技术带来的新词大爆发,再热极一时的流行语,也都要经历从广泛流传、不断打磨到沉淀结晶的过程,最终成为时代的一种书写。如果把语言比喻成一座城市,那么这些沉淀下来的流行语就是城市建设中的一砖一瓦。从热词中驱散负能量的寒霜,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,才能让这座语言的花园更美丽、这个语言的城市更繁荣。
这正是:网络流行语,相映亦成趣。若只诉愁肠,何以流传续?
大家晚安。
(文 | 盛玉雷)
南头人力资源外包 畅想旅游网人民日报评论:负面流行语别成“心灵雾霾”畅想旅游网人民日报评论:负面流行语别成“心灵雾霾”
相关文章
- 上半年全区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明显
- 郭瑞民同志出席公安部十九大安保专项督察座谈会
- 济南首个基层行政执法监督局挂牌成立
- 立即自查自纠 为民守护蓝天——我市街办、乡镇迎接中
- 今冬供暖缴费开始了 采暖费还是26.7元/㎡
- 我市收到中央环保督察组第四批30件转办信访件
- 济南入选“城市双修”试点城 以古城和百年商埠复兴为
- 拆违垃圾清运不及时将对责任人严肃问责
- 泉水节花车巡游周六登场 路过你家附近不?
- 花园东路等三条瓶颈路有了通车时间表
- 济南再发3.1亿元环保“大红包”
- 市领导到南部山区调研扶贫工作
- 市政府办公厅积极组织市政府参事参与全市环保督查工作
- 分片包干市级领导狠抓整改落实
- 西宁扎扎实实做好边督边改工作
- 市民谈环保督察边督边改成效
- 周锋任湖北十堰市常务副市长(图/简历)
- 痴呆老人迷路 幸遇暖心民警
- 民警烈日推车 广大群众称赞
- 新民派出所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